杜甫 汶上相逢年頗多②,飛騰無那故人何。 總戎楚蜀應全未,方駕曹劉③不啻過。 今日朝廷須汲黯④,中原將帥憶廉頗。 天涯春色催遲暮,別淚遙添錦水波。 【注】①本詩寫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三月,高適回朝任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時年61歲。②開元二十七年(739),高適秋后至汶上,與杜甫訂交。③曹劉:漢代文學家曹植、劉楨的并稱。④汲黯:漢代名臣,以直諫聞名。 15.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認為和高適的友情并沒有因初逢之后分別時間久遠以及友人的升遷而發生改變。 B.頸聯用“廉頗”典故突出了高適的年齡,又抒發了因高適報國無門而產生的悲憤之情。 C.雖有明媚的春光,但詩人想到自己人生遲暮,更覺友情之可貴,因此更覺離別之悲傷。 D.全詩是詩人對友人的寄奉之作,由從前事寫到目前事,字里行間可見詩人待友之摯情。 16、前人論此詩,認為杜甫“贈詩不做諛詞”。對這一觀點應該怎樣理解?請結合頷聯進行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5.B【解析】(“抒發了因高適報國無門而產生的悲憤之情”錯誤,應是從側面對高適的稱贊。) 16.①頷聯認為高適可與曹植、劉楨并駕齊驅,這是對高適的文學才能的贊美。②但也認為高適在楚蜀統領軍隊未盡全力,委婉的指出高適在軍事能力上也存在不足。(每點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