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于讀書的名句
來源:
海博學習網 www.51duidui.com 發布時間:2012-12-27 16:32
古代關于讀書的名句
[展現了古人關于讀書的體驗和方法。這些句子千百年來歷久不衰,一直被人們傳誦著,作為勸學的名句引用著,激勵過一代又一代人。]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讀書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間斷。這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名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閱讀,寫作時就會如有神助。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中盡人皆知的名句,點明了閱讀積累與寫作傾吐間的關系,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是漢劉向的名句。是對會讀書重要性的比喻說法。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意思是在少年時不知道發憤苦讀,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讀書就遲了,應該珍惜時光。這是唐代書畫家顏真卿《勸學》詩中的名句。原詩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謂,叫做。讀書要精神專一,全神貫注口惟心誦,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訓學齋規》,原文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是南宋時期理學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和教書,提出過許多精辟的見解,對于今人,仍有啟示和借鑒的作用。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三國志》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相關閱讀:
|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