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ppppr"><strike id="ppppr"></strike></pre>

    <address id="ppppr"><track id="ppppr"></track></address>

      <pre id="ppppr"></pre>

      <pre id="ppppr"><ruby id="ppppr"></ruby></pre>
      <noframes id="ppppr">
        <track id="ppppr"></track><pre id="ppppr"></pre>
        ?

        “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钡囊馑技叭姺g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51duidui.com    發布時間:2015-12-10 17:37
        “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這兩句是詩人對唐帝國衰落的惋惜和悲嘆。有一年,漢武帝劉徹到河東(今山西地區)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覽,高興起來,作了一首《秋風辭》,有“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之句。漢武帝時,是漢朝的鼎盛時期,唐朝自貞觀至開元百多年間,國力超過漢武帝時,這里詩人即借此告訴友人:你到汾水上的時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還像漢武帝時的雄偉壯麗嗎?借古喻今,語含昔盛今衰的深深感慨。

        出自岑參《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得秋字》
        西原驛路掛城頭,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

        注釋
        {1}虢(guó)州:唐屬河南道,故城在今河南靈寶南。
        {2}晉絳:指晉州、絳州。
        {3}得秋字:拈得“秋”字韻作此詩的韻腳。
        {4}汾水:發源于陜西寧武,向西南流入黃河。
        {5}李判官:岑參的友人。
        {6}西原驛路:虢州城城外一個地方,北出黃河的驛路是由城外繞山而去。
        {7}漢時秋:漢朝的鼎盛時期。

        參考譯文
        遠處有重重疊疊的山,驛路在山上穿行,看來就象掛在城頭似的,驛路蜿蜓之外,江邊還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見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時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還像漢武帝那個時代那樣雄偉壯麗么?



        賞析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得秋字》是唐朝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于安史之亂時期為送友人李判官創作,這首詩也可以看作一首雨中送客的詩作,岑參在詩中感慨安史之亂時期,盛唐景象已然離去,表達抱有一種對國家命運深切關懷的感嘆之情。
        岑參是于乾元二年(759)至上元二年(761)出任虢州長史的,那時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由于戰亂,國土破碎,人民罹難,詩人親眼見到過的開元盛世景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看題目,自然是送行之作。當時的虢州城,大抵依山建筑。西原是城外一個地方。北出黃河的驛路是由城外繞山而去的。所以詩的開頭,才有“西原驛路掛城頭”的話。此句驟看是寫景,又是在敘事,點出送行題目。再把這第一句和次句連起來讀,還可以看到一個雨中送客的場景。純然以寫景來敘事達情,卻又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這是作者在攝取、提煉、表現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說明。然而,這首詩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應酬之作,詩人在詩中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單純的送別友人深廣得多。就在這樣的背景上面,可以看到詩人感慨遙深地寫下了這兩句話:“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話里隱藏著一段典故:有一年,漢武帝劉徹到河東(今山西地區)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覽、飲宴,高興起來,做了一首《秋風辭》。有“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的話。漢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漢朝的鼎盛時期,而唐朝從貞觀到開元一百多年間,國力之盛,比起漢武帝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安史之亂一來,卻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詩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觸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晉絳去,詩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這樣的探問,很明顯,隱藏在這兩句話后面的,是詩人對于唐帝國衰落的深沉的嘆息。一種對國家命運深切關懷的激情,在詩人胸中蕩漾。有了這兩句,就給這首送行詩平添許多藝術光彩。




        相關閱讀

        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全詩翻譯賞析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白發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岑參《初授官題高冠草堂》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
        岑參《暮秋山行》“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全詩

        有幫助
        (0)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