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千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閱讀這首唐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達了詩人對邊塞奇異壯美風光的喜愛之情。 B.“濕羅幕”“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寫出了天氣的寒冷和軍營將士的艱苦生活。 C.“紛紛暮雪下轅門,風犁紅旗凍不翻”,大雪紛紛、天寒地凍,表現詩人身處惡劣環境的痛苦與悲傷。 D.“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峰回路轉,武判官的身影已消失不見,詩人依然深情目送。 【解答】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ABD.正確; C.有誤,“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 故選:C。 2.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詩人盼望眼前出現千萬間廣廈來庇護天下寒,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 B.“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人以“沉舟”和“病樹”自比,雖流露出惆悵之情,但依然樂觀進取。 C.“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寫詩人出行在外,思歸而不得歸,只能獨自剪燭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鄉。 D.“會挽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勾勒出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表達了詞人希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 【分析】本題考查詩歌關鍵詞句的理解。要準確理解詩句的含義和用法。 【解答】ABD.正確; C.有誤,“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不是寫詩人“只能獨自剪燭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鄉”,而是由眼前的孤獨激發出對未來團聚歡樂的憧憬,以將來的樂反襯今夜的別離之苦。 故選:C。 【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內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就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了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已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時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之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