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注釋] 1.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剜l時已年逾八十。 2.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3.衰:疏落。 4.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相見,即看見我;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5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6鄉音——家鄉的口音。 7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 【譯文】 年少時離開家鄉老了才回來, 家鄉的口音沒改而兩鬢的頭發已花白。 孩子們看見了個個都不認識, 笑著問我這個遠方的客人是從哪里來? [簡析]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 這首詩寫自己回到久別家鄉時的喜悅與感慨,寫得生動含蓄,富有生活情趣。賀知章是武后時進士,歷任太子賓客,秘書監等職,唐玄宗時辭去官職,當時已是85歲的高齡,詩人離開家鄉幾十年,突然回到家鄉不被相認的境遇被刻畫得非常深刻。這首詩寫了作者年少離開家鄉,到成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翁才回到家鄉所遇到的家鄉的變化,一個“客”字刻畫了作者的失落和茫然,此情此景,看似可笑可悲,實際上是抒寫了歲月流逝,人世滄桑的深沉感情,十分真切地傳達了久客返鄉的人,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 首句點明是回鄉之作,“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句中自對,突出了詩人離鄉之久,回鄉之晚,概括地寫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鄉的事實。 次句“鄉音無改鬢毛衰”承接上句,寫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長的歲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顏,然而鄉音仍然不改。詩人以不改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抒發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彌篤的鄉土之情。 三、四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寫兒童問話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面。由于久客他鄉,家鄉的孩子都不認識他,把他當作遠方來的客人,圍上來有禮貌地加以詢問。“笑問客從何處來”一句極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及詩人微微感到驚訝之后不覺有些好笑的感情變化,便會浮現在讀者眼前。 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年逾八十告老還鄉時,玄宗皇帝親自作詩送別,還將鏡湖賜給他,太子和百官為他餞別,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只是刻劃一個久客回鄉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這一點與史籍記載賀知章一生曠達豪邁、不慕榮利是一致的。
|
||||||